上一篇 | 下一篇

四大舞蹈組織力爭「西九」設立「舞蹈館」(節錄)

發佈: 2012-7-20 23:43 | 作者: webmaster | 來源: 本站原創 | 查看: 0次



四大舞蹈組織力爭「西九」設立「舞蹈館」(節錄)

倡議人:

香港舞蹈聯席會議  召集人
香港舞蹈聯會  主席
陳起馨

欣悉「西九」有具體行動了,再不是「只聞樓梯響,不見玉人來」。數年前,「西九」話題在民間也曾掀起過一陣熱火朝天的討論,若能落成,定能為香港美麗的景觀錦上添花。可惜在硬件的配套方面,則久久沒有更多的進展性資料,不禁令人有所質疑。筆者曾建議應在各區多建幾個地區性有規模的演藝場所,以供眾多的藝術工作者和民間藝術團體作練習、培訓和表演之用,這有助藝術創意的發揮,紓緩場地的緊張,以及減少藝術團體和藝術家的怨言,更可以為西九文化區配備更多的人才,乃至隨之而產生一批高質素的觀眾,使「西九」得以長遠和宏觀地運作。

近日聽聞「西九」的發展已有方案,包括有音樂館及粵劇館,這誠然是文化界一件大好事,但沒有舞蹈館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據筆者所知,香港熱愛舞蹈活動人士不下三十萬,諸位不妨每天由早至晚到各區的公園、海旁走廊、屋邨平台及廣場走走;或到社區會堂、私人會所探訪;甚至進入各區私人開辦的舞蹈院校、中小學的舞蹈組、全港幼稚園的舞蹈班、各區區議員及社團舉辦的舞蹈培訓班,以及職業舞蹈團和院校看看,就不難發現本地從事舞蹈活動的團體與人數的眾多,他們均滿腔熱忱地學習、排練及表演,其對舞蹈的執著追求,實在令人嘖嘖稱奇。保守估計每天最少有數萬人在舞蹈活動中渡過,上述粗略的數據是筆者花了多個月時間,走遍各區觀察所得到的結果,也是筆者不時作義工參與舞蹈教學與培訓所得的資料。要知道,眾多音樂和粵劇表演者與愛好者,同樣是從民間自發活動中培養和薰陶出來的,為何擁有龐大數目的舞蹈愛好者卻被摒諸「西九」門外?「西九」不擬設立「舞蹈館」對他們公平嗎?這不只窒礙香港各類型舞蹈的發展,更挫傷了舞者的積極性,亦是對本地官方及民間的演藝資助申請計劃(包括舞蹈在內)的一個嘲笑,更與特區政府即將要成立「文化局」的施政背道而馳,也許會成為國際演藝界的笑柄!誠然,聞「西九」行政總監茹國烈先生曾指「舞蹈界沒有共識﹝需求﹞」,這說法倒是事實,只因世事沒有絕對一體化,但這並不等於沒有需要設立「舞蹈館」!
現代舞也是香港主要發展舞種之一,長期進行具創意實驗式、小劇場性質的作品,曾有人提出指只需提供一個有百多位觀眾座席的演出場地,筆者認為要求很合理,而且過往在類似的設施上一直運作良好,值得支持。可是,現時兩個由政府資助的大團 ── 香港舞蹈團及香港芭蕾舞團,其製作費高昂,非有一個觀眾席達一千二百個以上的表演場地不可,否則難以向社會交代。相信當局會善於取捨,不宜再拖延了。值得一提的是,具一千二百個座位的「舞蹈館」,不失為理想方案,既可適合職業大團的演出,也能滿足民間專業藝術團的需要。

筆者是應屆香港舞蹈界聯席會議的召集人,當中包括香港舞蹈聯會、香港舞蹈總會、香港芭蕾舞學會及香港舞蹈聯盟,這四個舞蹈組織凝聚了大量業界精英和專業藝團,醉心於舞蹈藝術,有理想、有熱誠和有信念。只要「西九」設立「舞蹈館」,它將成為世界級高雅殿堂,也是業界人士顯露身手的夢工場。「舞蹈館」既能解決職業舞團的需求,也能讓來自民間的眾多藝術工作者和藝術團體達成夢想,「西九」為何不讓他們圓夢呢?

也許負責「西九」的有關人士擔心「舞蹈館」的使用率不足問題。暫不計專職舞蹈團體的演出場次以及內地、國外舞蹈團體來港演出場次,僅按民間四大舞蹈組織過往的演出場次推算,筆者認為大可不必擔心「舞蹈館」的使用率問題。依筆者推算,每年,香港舞蹈聯會、香港舞蹈總會、香港芭蕾舞學會及香港舞蹈聯盟各舉辦兩至三場的專場演出,一年內民間四大舞蹈組織的演出合共有八至十二場,每台演出由裝台、對光、綵排,直到演出,約需一個月檔期。僅是民間四大舞蹈組織的專場演出已無疑能大大減輕當局需要尋找藝團籌辦節目的壓力,同時也可以促使「舞蹈館」的節目更富多元化。

為此,筆者建議並急切期待在西九文化區設立「舞蹈館」。筆者相信,全港舞蹈藝術者的熱誠和全情投入,定會與音樂界、粵劇界一齊在西九文化區散發出絢麗的藝術之光!

TAG: 舞蹈 工作者 朝天

字號: | 推薦給好友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seccode